首页 > 世界之窗 > 天气常识 >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来源:秒懂屋    阅读: 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导语:冬季开空调,大家潜意识里都会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比较高,很多人会调到26度,认为这样才是最暖和的。但实际上,冬天的空调温度开到最高,不一定是最暖的。有人说开18度最佳,那么,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具体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一起来了解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冬季空调温度

有时候18度更暖,因为设定温度只是停机温度,并不决定空调的输出功率,除非是变频空调,在设定温度与室温在三度以上时将全功率运转,但定频空调则始终输出固定的功率是不会变的,如果出风口的温度上升了那是因为室温上升造成的。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冬季空调20℃最合适。

冬季室内空调温度最好调到16℃与26℃之间,最佳温度是20℃。很多人觉得大冷天的,屋里肯定是越暖和越舒服啊,索性直接调到30℃!实际上室内温度过热,不仅会使空调超负荷工作,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空调压缩机;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人们会觉得浑身燥热,眼耳口鼻等处感觉干涩。另外,当空调制热时,空调温度每调低2℃,空调就可以节电10%以上。综合多方面因素,建议冬季空调温度设定应在20℃左右为宜。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第2张

空调使用

冬季使用空调技巧:

窍门1:空调温度需“先高再低”

空调开机时,可以先设置稍高温度(比预期温度稍高),让空调快速达到预期温度,等到感觉温度适宜时,再将温度调低,改为低风量或节能模式,以减少能耗,降低噪音。

窍门2:室内低于20℃可开机

冬季空调制热功能上,只有设置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空调才能工作。由此可知,当室内温度低于20℃时,就可以开空调制热。需要说明的是,开空调不是依据室外温度,而是依据室内温度。

窍门3:刚开空调需要开会窗

不少消费者表示:开空调后,屋里的灰尘会飘起来,这对于灰尘过敏的人群十分困扰。因此每次刚开空调的同时,应先开窗通风几分钟;每季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应该多通风一些时间,让空调里面积存的细菌、霉菌和螨虫尽量散发;还应经常对空调过滤网进行消毒。

窍门4:风口,暖风出风记得朝下

“热空气比重轻”。利用这个物理常识,在空调制热时让出风口向下,热风下吹,如此一来,吹出之后热空气自然上升,从而令房间内整体温暖,制热效率就会大幅提高,节能又减耗。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第3张

冬天使用空调

窍门5:慎用空调电辅热功能

空调比起电暖气、小太阳等电器更为节能省电。但要留意一个“电辅热”的功能。空调开启电辅助加热,类似于电吹风,把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需要要消耗很多能量。而搭载电辅热功能的空调一般为老式产品,新机型换热效率更好,无需电辅加热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制热效果。建议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开启电辅热功能。

窍门6:最好两个小时换气一次

换气功能除了能够稀释密闭房间内的有害气体,也能令环境恢复一定的湿度,让身体逐渐恢复自我调节功能。小空间内(10平米左右)公认较佳的换气周期是两个小时左右,两个小时内,如果能够换气约15分钟,就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且不会增加太多的耗电量,最为环保健康。

窍门7:短时间外出别关空调

使用空调制热,短时间内(1~2小时)避免频繁地开关空调。会造成更多的电能消耗,并且也会对压缩机造成损害。所以,如若短时间内外出的话,没必要关闭空调。

窍门8:按照房间面积选空调

与制冷类似,空调的制热也有面积限制。房间越大,需要选购更大匹数的空调产品,一般来说:1P挂机制热面积为10~12平米;1.5P挂机制热面积为17~23平米;2P的柜机可以保证23~35平米的房间制热。

窍门9:开空调可饮用蜂蜜水

很多人觉得冬天屋里干燥,其实就是失水。而最简单方便的补水方式便是喝水。推荐蜂蜜水,有润肺养阴的作用,非常适合冬季开空调时饮用。

       生活知识推荐: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如何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

鸡年是哪年 鸡年分别是哪一年

血燕是什么 血燕窝是怎么形成的

乘坐飞机时哪种做法可能影响飞行安全 坐飞机可以乘客随意换座位吗

干饭人是什么意思什么梗 干饭人是指什么人

最冷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最冷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人字的来历 人字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四大银行是哪四大 四大银行是什么银行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第4张
扫码关注公众号

冬天把空调开26度暖还是18度 冬季空调开多少度比较合适 第5张
扫码下载app

城市文化
天气常识
天气新闻
国际旅游
旅游
特产
交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