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之窗 > 天气常识 >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来源:秒懂屋    阅读: 6.9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导语: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而近些年来,为了保护环境,人们提倡多利用可再生能源。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能源?我们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指不需人为参与,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人类使用再生能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技的进步让此类能源更加“好用”;

2、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不仅其价格会日渐增涨,而且终会有枯竭的时候;

3、某些再生能源(如风能、水力、太阳能)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因此不会增加温室效应的风险

4、为了增进能源供应安全,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满足对可持续性能源的需求。

甚至,更进一步地,有些国家开始在思考“百分百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因为可再生能源长久之来被认为,充其量仅能作为化石或核电等能源之补充。然而,德国很多市、县及乡镇正在证明,传统工业国之能源政策可以被彻底改变,亦即可以百分百地依靠可再生能源,并且充足供应工业及现代生活所需的能源。在德国约有300个地区(小的只是乡下小镇,大的有如慕尼黑之百万都市)于2010年3月间已宣布:最晚2030年要达到百分百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具体可再生能源有: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第2张

再生能源

水能: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磨坊就是利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风能: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风车,帆船等。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现代则是主要利用地热来发电。

海洋能:海洋能是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的统称,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例如,潮汐的形式源于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涨潮和落潮之间所负载的能量称之为潮汐能;潮汐和风又形成了海洋波浪,从而产生波浪能;太阳照射在海洋的表面,使海洋的上部和底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温差能。所有这些形式的海洋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生物能: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秸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藻类生质燃料、沼气(甲烷)、牛粪等。

  生活知识推荐:

一旬是多少年 一旬指的是多少岁

火烧圆明园时间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

哪种植物又被称为黄花地丁婆婆丁 黄花地丁婆婆丁指的是哪种植物

桃李满天下最初指的是谁 桃李满天下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忍冬花又被称为金银花是因为是什么 忍冬花为什么又被叫做金银花

成语首当其冲是指冲在最前面吗 首当其冲真正含义是什么

姜子牙又被称为姜太公的原因主流说法是什么 姜子牙为什么被称为姜太公

黑匣子通常是什么颜色 飞机的黑匣子是黑色的吗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第3张
扫码关注公众号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生活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第4张
扫码下载app

城市文化
天气常识
天气新闻
国际旅游
旅游
特产
交通
热点